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医疗漫画医疗社会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素材

来源:中国医疗美容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漫画艺术传入我国,因其具有的诙谐幽默、讽刺隐喻与传播新知等特点,很快得到普及与传播,成为一类重要的舆论表达手段。其中,以“医疗”为议题的漫画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漫画艺术传入我国,因其具有的诙谐幽默、讽刺隐喻与传播新知等特点,很快得到普及与传播,成为一类重要的舆论表达手段。其中,以“医疗”为议题的漫画作品,又尤具特点,在二维平面用线条勾勒的视觉语言呈现了近代中国繁复的社会生活图景。它们不仅留存数量可观,而且还“蕴含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1],并因漫画媒介的“跨边界性”特征,呈现出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魅力。在既往的医疗社会史研究中,虽对图像有所关怀,但却多关注于摄影作品等写实性的医疗图像史料,对漫画这类具有抽象表达特征的视觉图像关注明显不足。管窥所见,涉及于此的仅有李培[2]对清末民初报刊医疗漫画“病夫”现代性隐喻的探讨等少数研究成果。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医疗史学界逐渐扩大研究范畴的取向,聚焦于这类曾经被忽视的图像史料,借助跨学科研究的路径,不仅有利于拓宽我国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为其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形象地勾勒出晚清民国时期的医疗视觉阅读场景,为医疗社会史关涉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课题提供新的诠释路径,进而加深我们对这一时段医疗讽刺话语表达与图像阐释的理解和认知。基于此,本文试图将晚清民国时期的医疗漫画视作漫画多元主题之一种,挖掘其背后的社会史意义,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丰富医疗社会史研究的面向。

1 作为漫画主题的“医疗内容”

作为一类图像媒介,漫画的优势在于通俗性与“一图胜千言”的表意性,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漫画的工具性更为突出,表达也更为有力。它宛如一个绳结,将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及大众观念等迥然不同的主题缠绕在一起,投射于媒介话语之中,映现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与社会百态。而在这之中,医疗隐喻与叙事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议题。

近代以来,“医疗内容”作为漫画主题的兴起,既是漫画创作者面对晚清民国中西医对抗冲突、医疗知识亟待普及与社会“病态”丛生等客观环境刺激下的必然选择,也是近代中国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等话语在漫画艺术创作领域的自然投射。不过,在既有的漫画研究中,这类主题往往被湮没在时事政治、日常生活等类别之下,并未形成气候,更遑论对其从医疗社会史视角切入的研究与探讨了。

当下,随着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与拓展,视觉史料日益被激活与利用,医疗漫画从时事政治等类别下跃出已然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行为。具体而言,“医疗内容”作为漫画的一种主题,在近代中国呈现出了多元的叙事路径,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剖析,也必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此,若聚焦于医疗社会史的视角,不难发现,医疗漫画的构图内容至少应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疾病本身的呈现与刻画,多围绕病态的身体展开叙事;其二,是对治疗手段、医疗机构与药品等“生生之具”的勾画,以“医疗技术”与“医疗药物”为构图基础元素;其三,是对近代卫生教育隐喻叙事下的医疗科普与启蒙言说。对此,我们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无需纠缠于定义,秉持以“多研究问题,少下定义”的态度,本文在此重点关注以下三点内容。

1.1 疾病中的“可见”与“不可见”

作为一类被言说的对象,疾病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它有着复杂的社会面相,且因关涉于大众生命之健康,必然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疾病的概念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这就使疾病不仅只是属于医生注意的对象,还会引发医生专业之外的业外人士的关切;也正因为疾病不仅是器质性的,且又是社会文化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那些所谓‘外行’的认识,有时反而会显得更加重要。”[3]如美国学者班凯乐(Carol Benedict)就认为“19世纪末中国有关鼠疫的历史图像不单是生物学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充分强调了国家权力全面介入公共卫生事务的必要性”[4]31。

可以说,在每一幅医疗漫画中,都激荡着社会与个体“疾病”的回声。也正是因为这一回声,借助于漫画图像,我们才能更真切地深入与“聆听”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走进视觉语言与线条符号所搭建的“医疗现场”。对此,我们在研究医疗漫画时,务必要重视漫画叙事的“疾病之外”,即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勾连,要注意对它可见背后的不可见的观察;要注意到漫画的创作,必然扎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富含一定的社会诉求,镶嵌着时代的表征。

文章来源:《中国医疗美容》 网址: http://www.zgylmrzz.cn/qikandaodu/2021/0611/954.html



上一篇:中小城市互联网养医结合模式的建立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的城市群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研究

中国医疗美容投稿 | 中国医疗美容编辑部| 中国医疗美容版面费 | 中国医疗美容论文发表 | 中国医疗美容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